小時候的江湖夢,對仁義之道滿是崇拜,也曾向往大漠孤煙、行走天涯,可這樣的生活終歸是個夢而已?;蛟S將夢想變?yōu)楝F(xiàn)實有些困難,但近距離接觸夢想是可以實現(xiàn)的。
▲龍泉寶劍廠景觀
行走在龍泉寶劍廠的青石路上,水池臺榭、古代鑄劍的場景就在眼前,從鑄劍房、磨劍坊、手工銅飾、歐冶廟、論劍亭到古建文化長廊,這些素雅復(fù)古的徽派建筑里,千百年傳統(tǒng)寶劍的精湛工藝流程被完整重現(xiàn)。
▲龍泉寶劍廠景觀
鑄造一把利劍,絕非易事,純凈的鐵、冰冷的泉水和磨劍亮石缺一不可。1000多年前,滿懷技藝的歐冶子發(fā)現(xiàn)了銅和鐵的不同之處,于是走遍江南名山大川,尋找真正適合鑄造鐵劍的寶地。
▲洗鐵英
在縉云以西的邊城里,他發(fā)現(xiàn)其中蘊藏著晶亮的礦石“鐵英”和一種叫做“亮石”的磨劍材料,山中自然生長的花櫚木,紋理精美、氣味微香,是做劍鞘的最佳選材,秦溪山里刺骨的泉水可淬劍,茂密的森林亦能提供充足的木炭燃料。萬事俱備,于是在這里,歐冶子鑄造了第一把鐵劍,取名“龍淵”,成為中國古代十大寶劍之一,被譽為誠信高潔的象征。龍泉也因劍得名,從此聞名后世。
▲龍泉寶劍廠景觀
龍泉寶劍的制作工藝復(fù)雜,從原料到成品需要經(jīng)過煉、鍛、鏟、銼、刻花、嵌銅、冷鍛、淬火、磨光等28道精密工序。鋼坯加熱后迅速鍛打,反復(fù)捶打長條劍坯,歷經(jīng)千錘百煉,一把剛?cè)岵⒃⒌膶殑Σ潘茉斐尚?。寶劍鋒從磨礪來,考驗的是磨劍人的耐心和細(xì)心,傳統(tǒng)的手工磨光需要經(jīng)過多次粗磨、細(xì)磨和精磨,直至寶劍寒光逼人。
▲龍泉寶劍廠景觀
正在工作的師傅告訴我們,“一把普通的劍大概要磨制24小時,其間重復(fù)相同的動作,同時還得不斷觀察刀面變化。以前技術(shù)不精,覺得很枯燥,常常會傷到自己。磨劍這活兒就得沉得下心,不能有半點兒馬虎?!蓖瓿芍谱鞯凝埲獙殑?,通常是全角度手工開刃,刀口非常薄,鋒利無比。在磨劍坊旁,有一口邊長一米的方井,幾卷毛竹浸在水中,師傅常用它測試開刃程度,偶爾游客可以觀賞到其揮劍破空的氣勢。
▲龍泉寶劍廠景觀
龍泉寶劍廠藏龍臥虎,到處都是世代鑄劍的老師傅,他們在繼承老祖宗傳下來的優(yōu)秀工藝的同時,不斷創(chuàng)新技術(shù),賦予了寶劍更豐富的文化內(nèi)涵和鮮明的時代特色,讓龍泉寶劍在市場上大放異彩。游俠弄劍的江湖年代雖已不再,但如今,龍泉寶劍不僅成為越來越多的人習(xí)武健身的器具,更是收藏家手中的珍寶雅物。
▲鑄劍師傅正在磨劍
在龍泉,幾乎家家戶戶都掛著寶劍,這是一種傳統(tǒng),更是一種情懷。談起龍泉寶劍,大多數(shù)人都能道出自己的見解,用他們的話來說,論劍這事各有千秋,但總有一點是共通的,那就是古往今來,寶劍作為禮器的意義比利器更為重要。人們更看重的是它作為地位與身份、智慧和勇武的象征。
在千百年的歷史演變中,制劍、佩劍、舞劍、禮劍等一系列發(fā)展過程形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劍文化,“古之圣品、至尊至貴”的說法,使寶劍成為饋贈好友的佳品。
▲古人舞劍
新時代的“刀光劍影”不再是血雨腥風(fēng),在龍泉寶劍廠掌門人張葉勝的作品中多了一些對和平的詮釋。龍泉寶劍博物館里,展示著一把精美的瓷紋劍,又名“化劍為犁”,出自張葉勝之手。這把劍不但凝聚了龍泉的文化精髓,還將青瓷藝術(shù)與寶劍藝術(shù)完美結(jié)合,劍柄取材于著名的龍泉哥窯瓷器,劍的冷冽與瓷的溫潤相得益彰。
▲張葉勝廠長
在他看來,戰(zhàn)爭是永不停息的傷痛,刀劍之下,和平化為虛有,他打造此劍正是希望人們能永遠(yuǎn)牢記戰(zhàn)爭的殘酷,放下矛盾,化劍為犁,精于耕作,繁衍生息,讓紛爭永遠(yuǎn)相望于江湖。